来源:《亚热带植物科学》,49(2)
中草药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
李煊1,2,3,许子贤4,明艳林1,2,3
(1.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生理生化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2.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厦门市植物引种检疫与植物源产物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华侨大学化工学院,福建厦门;4.厦门市海沧保生青草药传习中心,福建厦门)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之前被称为-nCoV)是引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的新毒株。由于该病毒传染性强,以及早期对病毒的认知不足和人类活动全球化趋势,自年12月首次发现以来,新冠疫情迅速席卷全球,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日常生活及社会生产活动。作为一种全新的人类冠状病毒,其未知性对早期防治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我们仍可以借鉴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以及其他传染病的防治经验。我国作为最早防治COVID-19的国家之一,采取了隔离、消杀、个人防护、中医药治疗、中西药结合治疗等及时有效的措施,特别是在当前缺乏特效药及疫苗的情况下,中草药的应用在COVID-19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草药自古在我国疫病防治中就有广泛应用,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首次推出中医药治疗方案,中医药治疗贯穿COVID-19防治全程,相关中草药、方剂、中成药的应用视患者病情(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体质、当地气候等情况而定,患者整体治愈率达90%以上,治疗效果良好。其中清热解毒、解表祛邪、健脾除湿、补气活血等类型中草药,如黄芩、连翘、金银花、甘草等为新冠肺炎防治中常用中草药,槲皮素、山奈酚、黄芩素等黄酮类成分为主要活性成分,在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病症,提高了患者生存率。本文在概述新型冠状病毒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中涉及的药用植物及其有效成分研究进展,为防治新冠肺炎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1新型冠状病毒
SARS-CoV-2是继α-CoVHCoV-E、HCoV-NL63、β-CoVHCoV-HKU1、HCoV-OC43、SARS-CoV、MERS-CoV后发现的第七种人类β冠状病毒。它是一种包膜正义ssRNA病毒,基因组全长29.9kb,结构上主要包括16个非结构蛋白(NSP)、刺突糖蛋白S、包膜蛋白E、膜蛋白M和核衣壳蛋白N,电镜观测下呈现圆或椭圆形,直径60~nm。基因组测序及其分析结果表明,蝙蝠可能是SARS-CoV-2的天然宿主,基因序列同一性达96%以上,而中间宿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SARS-CoV-2传染方式主要通过飞沫、气溶胶传播、直接接触传播,病毒潜伏期约5d,易感人群主要为高龄男性和患有基础疾病或免疫机能低下者,感染后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发烧、乏力、咳嗽等症状,严重者伴有呼吸困难和低血氧症,也可引发肠道、肝脏肾脏、神经系统等疾病。SARS-CoV-2具有高传染性、致病性,类似于SARS、甲型H1N1流感等急性传染病,但相比于SARS、甲型H1N1流感,COVID-19传染性更强。目前研究证明,SARS-CoV-2刺突糖蛋白S可与ACE2受体结合,而肺泡上皮细胞存在较多的ACE2蛋白,SARS-CoV-2在进入肺泡上皮细胞后,病毒复制将引起机体内免疫应答,过多的细胞因子产生最终形成细胞因子风暴进而引发炎症,这是导致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此外,SARS-CoV-23CL水解酶是参与SARS-CoV-2复制的主要蛋白酶,可能是治疗COVID-19的另一个有效靶向。
SARS-CoV-2病毒学研究提供了大量潜在的药物靶标,氯喹类药物有望成为治疗SARS-CoV-2的有效药物,氯喹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氯喹可以降低患者体内病毒载量,抑制肺炎恶化。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adoulinga.com/mdlzy/4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