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荷芋:又称毛芋,芋荷梗中含有大量天然皂角苷,这种物质对人类的胃肠粘膜和咽喉有特别明显的刺激作用,所以平时不能生吃芋荷梗,应该把它高温烹调以后再食用。它还含有多种天然的易过敏成分,容易导致人体出现过敏,身体会出现严重的不适,所以过敏人群不能吃芋荷梗。
2.菊三七:又名土三七、金不换,全草入药。具有治跌打损伤、止痛消肿、活血化瘀、消炎止血、抗癌防癌等功效。因根部含生物碱,如双稠吡咯啶生物碱,可引起肝硬化,肝小静脉和门静脉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出现肝小静脉闭塞症。有些消费者未在医生指导下泡药酒,长期饮用导致肝中毒。3.马齿苋:马齿苋是湖南居民餐桌上常见的一种野菜,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等作用,很多朋友喜欢吃。可马齿苋含有生物碱、香豆精、黄酮、草酸盐、蒽醌类化合物等毒性物质。当我们进食过量的马齿苋时,会出现腹痛、腹泻、肌肉无力、精神萎靡等症状。病情轻者停止食用后,症状会自行消失,而症状持续不好转的患者,应立即就医。4.鱼腥草:又叫折耳根,因为其新鲜的叶中有一股浓烈的鱼腥味而得名,春天的田坎上一挖一大把,常做凉拌用。但鱼腥草过量服用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大汗、呼吸困难、昏迷等症状。鱼腥草有低毒,含马兜铃内酰胺,长期大量食用会对肾脏造成不可逆损伤和导致上尿路上皮癌。5.黄花菜:鲜黄花菜里含有秋水仙碱,本身无毒,但进入人体后会被氧化成有毒的秋水仙碱,一两到二两鲜黄花菜,就可能引起成年人中毒。建议吃干黄花菜,最好浸泡2小时,焯水,再浸泡2小时,再炒熟食用。但一次进食量不宜过多,以免中毒。6.香椿:选择质地最嫩的香椿芽。香椿芽初期的硝酸盐含量较低,随着香椿芽的不断长大,其中硝酸盐的含量也在上升。特别是腌制的香椿芽,可能会使亚硝酸盐含量增多。把香椿放在在沸水中焯烫1分钟左右,可以除去三分之二以上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7.蕨菜:很多人说蕨菜有毒,这一点都不假。过量食用引起的轻度中毒为消化道症状,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以脐周绞痛为主,偶可见下腹部重坠痛,伴有腹泻、大便不成形,有里急后重的症状。重度蕨菜中毒会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头痛、眩晕,偶有意识不清等。那是因为蕨菜中含有一种叫原蕨苷的成分,特别是幼嫩部分含量更高,而原蕨苷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2B类致癌物。事实上,蕨菜只要懂吃,根本不会吃“中毒”,蕨菜只要在炒或拌之前要焯一下水,最好是小苏打水,有毒的原蕨苷就会分解,那么就可以尽情享用这种来自春天的味道了。野菜未必是绿色食品,勿过分迷信野菜的营养价值!野菜也称野生蔬菜,通常是指在野外自然生长未经人工栽培的,根、茎、叶、花或果实等用作蔬菜食用的野生或半野生植物。近几年野菜成了“营养健康”的代表。一些人认为野菜,特别是一些有苦味的野菜,比普通蔬菜更加有营养。据了解,野菜分属于不同的属种,在安全性、食用性、药理性上都不能一概而论。大部分野菜虽是自然生长的,但并不算绿色食品。绿色食品不仅要求产地的生态环境优良,还必须按照农业部绿色食品的标准生产并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只有经过专门机构认定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安全、优质产品才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营养专家表示,野菜和我们常吃的蔬菜一样是一个很大的范畴,不同的野菜有自己的营养优势和特点,不可一概而论。由于生长的环境需要更长的生长周期,通常野菜比家菜会更有风味。纤维、草酸及一些生物碱等物质给野菜带来了独特的风味,但也会影响一些营养素的吸收,甚至具有轻微的毒性。一些作为药用植物的野菜,除了已知的天然活性成分功能外,其毒理性研究和评价往往不完善,少量食用或可获得很好的药用价值,但作为蔬菜过量食用,对健康的作用或许适得其反。整体营养价值并不会比人工栽培的蔬菜高多少,过分迷信野菜的营养价值毫无必要。因此,春节假期疾控专家想提醒大家,吃野菜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一、 野菜采摘要注意,不认识、不熟悉的野菜不采、不吃,生长在卫生环境较差的区域及公路周边的野菜也不要采摘。
二、 野菜食用洗净、焯烫、适量食用。三、 如食用野菜产生身体不适可先行催吐,及时就医,最好在食用前将整株野菜拍照并保存,便于鉴别指导救治。莫贪嘴,老祖宗没把野菜当成家常菜肯定有原因啊你品,你细品野菜味道鲜美,但不一定绿色健康,食用野菜还需谨慎!END作者:食安科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