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相对于其他疾患有一个较特别的地方:肾脏功能即使已经损失50%以上,肾病病人仍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故肾脏病患者在得病初期可能完全没有不适或症状不明显,从而没能引起患者及家属足够的重视。临床上有些肾脏病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有肾脏疾病,也从未看过病,而第一次知道自己患了肾脏病,就已经到了肾衰竭—尿毒症期了。
一、肾脏病的早期表现
我们要了解、重视易被大家所忽视的肾脏病的早期表现:
1、水肿:多数为早上起床后发现眼睑或颜面部水肿,午后减轻,劳累后可加重,休息后可以减轻,严重时会出现双侧脚踝内侧,双下肢水肿。
2、尿量异常:人体正常尿量为每天~ml,无论尿量增多或是减少,都要引起重视,尤其是夜间排尿量增多,往往是肾脏疾病的信号。
3、腰部酸困、乏力、腿软:运动或一般的活动后就感到特别疲乏,休息之后能缓解,但仍有乏力腿软,腰部酸困不适,大部分肾脏病不会出现腰痛。
4、血尿、泡沫尿:若小便颜色呈血样或呈洗肉水样,提示血尿可能;若小便有泡沫,并且泡沫长时间不消失,提示可能为蛋白尿,医院检查。
5、高血压:肾脏疾病往往会伴有高血压,突然高血压会出现以下症状:头痛、头昏、眼花、耳鸣,若以前无高血压病,近期测血压偏高,应警惕肾脏疾病,若以前有高血压病,也应警惕引起肾脏疾病,高血压和肾脏损害可以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年轻人如有高血压,特别要注意排除肾脏病的可能。
6、贫血:引起贫血的疾病很多,但肾衰竭了往往会出现贫血症状,所以应该做肾功能检查。
二、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
急性肾脏病大多能治愈,慢性肾脏病病程长,往往不能根治。慢性肾病患病率高居不下、病人数量逐年增多:平均10个人中至少就有1人患有慢性肾脏病。
主要原因是随着物质生活和工作条件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一些不合理的变化,如碳水化合物、脂肪、食盐等进食过多,体力活动过少;同时,由于工作压力加大、精神紧张度过高、睡眠不足,以及吸烟、酗酒、各种环境污染等因素,使得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等代谢性疾病,以及继发于上述代谢性疾病的慢性肾病患病率日渐升高。
其次,各种感染(肝炎、结核病、艾滋病、血吸虫病等)、免疫介导的原发或继发性肾病的发病率仍然较高。
另外,滥用药物或不规范用药所致的药物性肾损害也是肾病逐年增多的另一个不可轻视的原因,如止痛剂、马兜铃类药物等。
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老年人(65岁)各器官功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呈现退化趋势,这样就使老年尤其是高龄(80岁)人群中肾脏病患病率显著增高。
三、怎样预防肾脏病
(一)对没有肾病的人群,要做好预防:
1、减少盐的摄入,饮食宜清淡;
2、平衡膳食。人吃下大量的动植物性蛋白质,最后的代谢产物—尿酸及尿素氮等都需由肾脏负担排除,故暴饮、暴食将增加肾脏负担;
3、适当多饮水、不憋尿。尿在膀胱里太久易繁殖细菌,细菌还可能经由输尿管感染到肾脏,每天充分喝水随时排尿,肾脏亦不易结石;
4、有计划坚持每天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避免感冒;
5、当喉部、扁桃腺等有炎症时,宜立即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抗生素彻底治疗,否则感染易诱发肾脏疾病;(尤其是小朋友更需要注意)
6、戒烟;饮酒要适量,避免酗酒;
7、避免滥用药物,多种药物、化学毒物均可导致肾脏损害。如长期大量服用止痛剂,不恰当的应用氨基甙类抗生素,长期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等,均可引起肾损伤;
8、妇女怀孕前最好检查有无肾脏病及肾功能情况,如果有相当程度的肾脏病时(有时自己都不知道),要咨询肾脏专科医师可否怀孕。否则盲目怀孕,肾脏病可能很快恶化引起肾功能不全;
9、每年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也可同时做肾脏B超检查。了解疾病的家族史。从而对肾脏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二)、对高危人群,即患有可能引起肾损害疾患(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的人群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慢性肾病发生。除上述措施外,还要注意:
1、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肥胖、高血脂等),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坚持药物治疗;
2、合理饮食,坚持相对应的低盐、低糖、低嘌呤、低脂等饮食;
3、密切观察自身的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标,严格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
4、至少每半年一次监测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以便发现早期肾损害。
四、早期检查发现肾脏病
大多数慢性肾病病人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较轻,因此,早期检查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想做到早期检查,关键就是要坚持每年定期筛查。即使没有症状,一般也需每年筛查一次尿常规、肾功能、泌尿系B超等。如果已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则应每年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等项目两次或两次以上(根据病情);如果已经有某些症状,医院做较全面的检查。
肾医王小兵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adoulinga.com/mdlzy/4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