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22日(周日)13:30-17:30中科院植物所标本馆会议室
自源,余天一
Ayalynn板栗布瓜高梓花椰菜荒草黄腹琉璃佳琪凯嫣空错朗木朗月荔枝凌云梦珂珂沐恩螃蟹苹果大圆子祁滢清江引散木拾肆佟馨王安国王洪波王寰向日葵小博士小靖小小晓图溪云云纭七柒张小鱼
自源:四季南园,身边草木的一年书记员/苹果大圆子图/自源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中科院植物所植物园,简称“南植”,又叫“南园”。我在这里呆了年,每年都会花一些时间观察植物,经过年就有了小小的积累。这个植物园面积很小,相较于北边的北京植物园,没有大片的郁金香和桃花的花海;但它的特色是引种了大量华北野生植物和一些北美植物。北美植物的引种,是上世纪70年代通过和密苏里等北美植物园进行种子交换,直接种种子,到现在有三、四十年的时间,有些树还比较细。
中科院其他的植物园,比如版纳植物园、深圳仙湖植物园都很大,仙湖植物园有00公顷,建议大家有机会去看看。
南园还有个特色,由于它是中科院所属,所以会挂很多标牌,包括很多草本。另外,由于很多喜欢植物的人会在这里拍植物并上传到网站上,所以很多辨识植物的app(比如花伴侣、形色)都能识别出来,包括一些比较稀奇的物种。
Q:制作花伴侣app花了多少钱?
A:花伴侣的成本不清楚,关键还是在于数据库,如果没有足够大的数据库,就没办法训练算法了。
南园的室外花期基本从2月末开始;对于在温室边角的一些荠菜、蒲公英等草花,温度条件好,很早就开花了。对于木本,最早的是金缕梅和蜡梅。金缕梅在南园有3株,图片中是‘黛安娜’间型金缕梅Hamamlisintrmdia‘Dian’,只有1株。这里的单引号表示品种名。
关于品种:牡丹园、月季园里不同的牡丹或月季,就是不同的品种。品种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到苹果园里一般看见的是红色的苹果,如果突然看到一棵是金黄色、紫色、黑色的果子,因为植物的枝条剪下来可以进行无性扦插、嫁接,技术好的话可以不断地繁殖出一个林子,形成一个品系,如果繁殖出的林子全都是黑色的果子,性状稳定,就可以去申请新品种,上市后就是一个苹果的新品种。新品种还是属于苹果这个种,但它的花可能不结果,自身无法繁殖,要靠别的品种的苹果花才能结果。
‘黛安娜’间型金缕梅,花刚开的时候花瓣是卷起来的:
花完全开放以后花瓣慢慢打开,像“缕”带一样,所以叫“金缕梅”。
花开到最后会带橙色,这时雄蕊上的花粉已经完全散播了。花瓣凋落后,园子里这棵能结果,不能吃;秋天可以尝试收集它的种子。
园子里还有两种金缕梅:春金缕梅Hamamlisvrnalis和国产的金缕梅Hamamlismollis。
春金缕梅在‘黛安娜’间型金缕梅旁边,花很小,是这几种金缕梅里唯一有香味的。
蜡梅Chimonanthuspracox是和金缕梅同时开放的,蜡梅特点是:雄蕊在刚开的时候(下图A)是鲜嫩的、没有成熟,而雌蕊已经成熟;继续开放后(下图B)雄蕊成熟,会慢慢把雌蕊包裹起来,花粉向外散播,避免自花授粉,这是植物防止近亲繁殖的一种策略。
南园里有十来棵蜡梅,属于不同的品种,其中素心蜡梅是花瓣中央纯色的、没有紫“心”,另外还有尖瓣狗蝇。
蜡梅结果的时候,花托膨胀,把子房包起来,果实坛状,种子可以种,发芽率挺高。下图有意思的是:蜡梅种子的胚根长到一定程度以后会停止生长,末端裂开,长出须根,属于须根系。照片是后面加白背景再用闪光灯打光拍出来的;种子每次拔出来拍照之后再种回松软的土里,还挺经折腾的。
玉兰的花期跟蜡梅和金缕梅差不多,它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异名:辛夷、木兰、木笔等等。辛夷、木兰的名称在屈原的《九歌》、《离骚》里已经出现,经过历代文人的流传,但如果只看诗歌的文本、没有详细的描述或图片,年代久远,无法确认是哪种植物,因为这些名词所指的植物会有变化,特别是“木兰”在北朝出现《花木兰》之后,这个词也会指“花木兰”这个人物。我国的本草著作中,著名的《本草纲目》对这些名词做了解释和描述,比如书中列出了“木兰”的别名有杜兰、林兰、木莲等等,而根据书中的描述,我们现在判断零陵山中的“木兰”其实更像是木莲,而跟玉兰不太一样。书中对“辛夷”的描述跟现在的玉兰比较像,但该书的描述比较模糊,可能是这种也可能是另一种。
在植物学中,为了把这些名词确定下来,18世纪的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和他的追随者确立了拉丁文的二名法,一直沿用到现在,像我们这些学植物学的都算是林奈的追随者。用拉丁文的好处在于,拉丁文是一门死掉的语言,词语的意义是精确的、固定的,比如玉兰学名Magnoliadnudata,不管跟哪个国家的人交流,这两个拉丁文词语都不会产生歧义,这就是二名法的好处。而中文的“玉兰”,大家会联想到白玉兰、广玉兰,甚至玉兰这一类植物,中文的含义就比较散。
Q:玉兰属的属名,传统叫Magnolia,而中国植物志英文版(FOC)改叫Yulania,科普的时候不太好解释?
A:这是由于学术观点变化引起的,但Magnoliadnudata和Yulaniadnudata这两个词本身是一一对应的,专指玉兰这种植物,不会产生混淆,它们的意义是完全等同的,不像我们说“高兴”或“愉快”这两个词存在意义区别。
(某位听众补充:最早发表的名称叫“基名”,比如Magnolia,如果后来由于分类学出现新的观点而改用新的名称比如Yulania,会加个括号(Magnolia),基名还是一致不变的,它指代的物种就是一致的,它们对应的标本是同一个物种。)
Q:可能某位植物学家在四川发现一个物种并定名,另一位植物学家在云南发现一个物种并定名,结果后来发现这是同一个物种,而分类学里这种需要考证的情况还有很多?
A:分类学里这种情况可能有一半都没完全搞清楚。
Q:这几天网上广泛转发的文章提到的张弥曼院士,是研究古生物的,他们老一辈科学家对拉丁文都能熟练掌握,不用翻字典就能记在心里。
A:在上世纪0年代,我国召开分类学的全国性会议,之后我国植物学才慢慢确定了使用这套植物志的中文名,在这之前的学术交流要比现在更困难,比如江浙地区的学者习惯用的中文名和北京的学者可能就不一样,浙江的学者可能用“白玉兰”这个词做中文名,而北方的学者可能觉得“木笔”更适宜,他们之间对中文名的争论可能比现在更大,所以他们都需要使用拉丁名。我们现在搞研究,对自己研究范围的拉丁名也都要记的。
Q:学了拉丁文有什么其他用处,比如去别的国家能交流吗?
A:可能只有基督教祷告文还在用拉丁文……
最新版年中国药典对药材“辛夷”的定义包括3个物种:望春玉兰、玉兰和武当玉兰。所以在不同领域,类似“辛夷”这些名词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药典中把望春玉兰称为望春花,但后面跟着的拉丁名就是望春玉兰的学名,就不会混淆了。
望春玉兰Magnoliabiondii是北京开得最早的一种玉兰,它最外层的3枚花被片特别小。花被是花瓣和花萼的合称,当花瓣或花萼难以区分的时候就可以只称“花被”。望春玉兰的一年生枝是绿色的。
望春玉兰开花的时候,花苞从芽鳞片里慢慢钻出来并打开,花的内部跟蜡梅一样也会变化,下图左边这朵是还没完全开放的,绿色的雌蕊(黄色箭头所指)外翻,能够接受花粉,而这朵花自己的雄蕊(蓝色箭头所指)还没成熟,还是鲜嫩的,掐一下都是水;图中右边这朵是已经开放一段时间的,雌蕊已经完全收拢,而雄蕊刚刚打开。
望春玉兰开谢之后,其他几种玉兰开始开放。常见的是玉兰Magnoliadnudata,它的花被片9片都是一样大的。南园的玉兰有很多品种,各种颜色,但有共同特点,比如一年生枝是褐色的。有一些玉兰的枝条比较扭曲。
另一种常见的是二乔玉兰Magnoliasoulangana,它是玉兰和紫玉兰的杂交种,花是粉粉的,有些品种是先叶后花,而刚才说的玉兰是先花后叶。南园的紫玉兰在苗圃里,展区没有;对面北植的木兰园里有两三棵紫玉兰。
紫玉兰在自然界有原生种群;而二乔玉兰是杂交产生的,基本不能结果。
南园的玉兰属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种,比如黄山玉兰Magnoliacylindrica,跟望春玉兰很像,但花期晚一点,最外面的花被片是黄色的;还有武当玉兰Magnoliasprngri,有12枚花被片,在珍稀植物园里。
星花玉兰Magnoliastllata,花被片有20多片,是来自日本的种。南园还有一个来自日本的种,是日本辛夷Magnoliakobus,在西门牡丹园附近有3棵,挂着标牌;日本辛夷的芽鳞片很柔软、很薄。日本辛夷从正面看只有枚花被片,从侧面能看到它的最外面和望春玉兰一样有3枚很小的花被片。
除了这些白色的玉兰属,还有黄色的玉兰属,比如‘黄鸟’木兰Magnolia‘Yllowbird’,它和飞黄玉兰的区别在于:‘黄鸟’木兰是叶后开花,花的黄色更浓,没有褶皱;飞黄玉兰的花黄色淡一些,有褶皱。
品种的培育可以通过杂交、扦插、嫁接以及现在流行的组培。我们现在吃的苹果等水果,都是经过长时间培育的品种,不是野生种;像北美的醋栗、蔓越橘、黑加仑等等,是比较原始的品种,还没怎么改良,驯化的时间很短。
大山樱Prunussargntii,在珍稀植物园有一片,这是中日建交时田中角荣首相送给周恩来总理的,到现在树龄四、五十年了。大山樱的花比较粉。
现在正在开花的是流苏树Chionanthusrtusus,南园里有几棵长得非常高大,在大水池往南的角落。流苏有4枚花瓣(花冠裂片),南园有一些流苏树的花瓣很细,有一些花瓣很粗,有一些叶子卷卷的,如果选育一下就可能成为品种。
现在开得特别旺的是牡丹,南园有个优势是园子有专门研究牡丹的研究组,他们会经常去外面买一些品种以及引种一些牡丹的原生种,比如下图左上角是紫斑牡丹。牡丹这种植物是从唐朝才开始广为人所知的,而唐朝之前牡丹的知名度没有芍药高,二者都可以入药。
还有一些比较好玩的花,比如马兜铃,在南园展区有3种。去年因为马兜铃酸事件,这种植物火起来了。马兜铃是有剧毒的,但在植物爱好者眼中它是特别有意思的,它的花像个小弯管。木通马兜铃Aristolochiamanshurinsis,名字中的“木通”是形容它的藤像木通Akbiaquinata的藤一样,在珍稀植物园。木通马兜铃入药被称为关木通,会导致肾脏病变,现在已经被禁了。花被管是有倒毛的,虫子如果钻进花里,只能等到花枯萎凋谢才能出来,给另一朵花传粉,这也能够防止近亲繁殖。
宿根植物园还有一种马兜铃是欧洲马兜铃Aristolochiaclmatitis,是宿根植物,冬天凋谢,看不到了;它的花比较小,黄色的。还有一种是北京野外就能看到的北马兜铃Aristolochiacontorta,它跟欧洲马兜铃的区别在于北马兜铃的花顶端有延伸(尾尖),而欧洲马兜铃顶端没有,比较好区分,北马兜铃的长尖可能在可能在诱导虫子传粉上有用。
Q:虫子怎么找得到花粉?某听众:靠气味?
A:昆虫能够看到人眼看不到的紫外线,可能有助于找到花粉。
宿根园里有一些罂粟科,比如鬼罂粟/东方罂粟Papavrorintal。罂粟的花瓣数量不是特别固定,瓣居多,偶尔会出现4瓣,比如北京的野罂粟是4瓣。罂粟这一类有渐变:鬼罂粟的花的柱头很多,是辐射状的一大坨,而到了白屈菜的花减少到4瓣,雌蕊是柱状。
罂粟科的荷包牡丹Lamprocapnosspctabilis,在国外的名字叫“滴血的心”,很形象,它的形状很像荷包。荷包牡丹的花切掉一半就是紫堇类花的形状;紫堇类偶尔有两朵长在一起的,就像荷包牡丹的形状,仔细找的话有时能找到。
北京延胡索Corydalisgamospala,在北京的小龙门或一些高海拔地区能见到。延胡索这一类跟荷包牡丹相比,花的尾部(距)更长,里面装着花蜜。
珠果黄堇Corydalisspciosa的花跟延胡索差不多,不过黄堇类的根系不发达,而延胡索类有块茎。
春天除了花之外,很多树木会发芽,发芽的过程也很有意思。
从植物学上讲,开花也是一种“发芽”,因为花是由花芽长成的;下面谈的发芽专指发叶的过程。
下图是日本七叶树Asculusturbinata,它发芽的过程从左到右:冬芽很大,外面裹着很多层芽鳞片,芽鳞片就像我们冬天穿的棉袄一样帮助它越冬;芽鳞片在发芽的过程中逐渐外翻,翻好几层之后,真正的叶子就会出来。照片是把枝条剪下来插在水里来拍的,它会逐渐发芽,就像把一支百合插在水里一样。发完芽就会干掉,不能再用于扦插了,大家可以去尝试剪一根柳树或杨树的枝条放在水里,大概过一个月就会长出根,杨柳的枝条是特别容易发根的,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下图是桑Morusalba和栾树Kolrutriapaniculata发芽的状态,栾树芽在北京郊外做为野菜可以吃,跟香椿一样,叫做“木兰芽”。
北方人吃树木的芽是有原因的,因为虽然现在北方冬天可以吃到很多蔬菜,但以前北方冬天蔬菜很少,只有大白菜之类,西红柿都是后来出现的;早春的时候吃不到新鲜的蔬菜,就会去吃香椿、荠菜、榆钱这些,慢慢流传下来,到现在虽然能吃到新鲜蔬菜,就变成了爱好。
Q:采摘芽对树有影响吗?
A:对树的发芽肯定有影响,不能长得很大,树冠长不大了,但还是能发芽的。枝条芽的旁边还有备用的叶芽,当枝条芽被摘掉后,备用芽还会发芽。
槲栎Qurcusalina的芽:顶端是枝条的芽,旁边大的是花芽,旁边还有特别小的备用芽,因为它的叶子特别大、特别嫩、特别招虫吃,叶子长出来可能没多久就被虫子吃光了,如果这样的话备用芽就会长出来;如果叶子没被吃就不会长。
下图是梨的芽,像章鱼的触角一样,它的嫩叶是卷起来的。
蝙蝠葛Mnisprmumdauricum发芽,它是藤本。
早园竹Phyllostachyspropinqua,古代人很喜欢画竹子。
夏天的时候,南园的花相对比较少,不过南园有个特别值得一去的地方,就是大水池,春天的时候空荡荡的,到了夏天有很多睡莲和其他水生植物。睡莲都是种在盆里,不是直接种在水池里,否则可能清理杂草不太方便。有些睡莲是耐寒的、可以越冬,但有些是不耐寒的,冬天要搬到室内才能越冬。大水池的水是循环的,夏天很多藻类,水有颜色是正常的,看起来脏的水生物多样性才是高的。
下图是克鲁兹王莲Victoriacruziana,属于睡莲科,它的叶面“盆”比较大,盆壁比较高、发绿色。旁边另一种王莲是杂交种长木王莲,叶面的盆壁比较矮、发红色。这两种王莲在池子里的位置不固定,每年都会变化,因为栽培盆的位置每年不固定。克鲁兹王莲的花跟它的叶子比起来比较小,一般开三天:第一天白色,第二天带粉色,第三天完全粉色,第四天花就沉入水里,在水里结果。花能够伸出水面是因为蜜蜂等传粉昆虫没法钻到水里,所以开花要挺出水面。
下图是它叶子正面的细节,有些小刺:
下图是它叶子的背面,刺很大,扎手。
下图是它花的下面、果的部分,刺很多,它最重要的后代——种子在里面,所以要用很多刺来保护,可能因为亚马逊那里的鱼比较凶残。其他大部分睡莲的果是没有刺的。
下图是睡莲科的欧亚萍蓬草Nupharluta,它的叶子有个缺口。
下面讲睡莲。广义的睡莲可以分为下面几种:
耐寒性睡莲(Nymphaa)
热带夜睡莲/齿叶睡莲(Hydrocallis):晚上开花
广热带睡莲(Brachycras):白天开花
澳洲睡莲(Ancphya)
上面这些在大水池里都有。括号里是亚属的名称。另外有些小众的品种,比如非洲有种特别小的,南园里没有。
耐寒性睡莲,叶子特点是边缘没有齿、是平滑的,比较厚,下图是‘万维莎’品种。这些耐寒性品种,能够在北方种植,都是多年生。有些品种的花是嵌色的,半黄半橙红,可能是它线粒体基因变化引起的。
下图是迷你的品种‘海尔芙拉’,看图里它的花跟硬币的比例,可以看出它有多小。大家可以买到它的根,在家里种。
Q:把它的叶子摘下来回家插在水里,能长吗?
A: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组培那种无菌的条件。
下图是另外一种超迷你的品种‘JoamnaPring’,它的花是粉色的,大小跟‘海尔芙拉’差不多。
大家看睡莲的花心部分,里面有液体,所以蜜蜂给它传粉的话有危险,可能掉到里面。耐寒性睡莲大多是白天开:有些早上开,有些中午开,到了晚上花会合拢,有些行动慢的甲虫会被关在里面,等到第二天花开的时候才能出来。
下图这个品种‘彩虹’比较好认,它的叶子是嵌色的。
第二类睡莲是齿叶睡莲,在夜间开放,大概夜里三、四点。下图是早上拍的,大概到10点就合拢了,需要起得特别早才能拍到它的花。
Q:给它打把伞,能改变它开花的时间吗?
A:应该不能,它开花的节律跟光照的红外及远红外的比例有关,只打伞是没用的。
齿叶睡莲的另一个特点是叶子有齿。
Q:为什么它要在夜里开花?
A:取决于它的传粉者,可能是夜间活动的昆虫或夜蛾之类。
第三类是广热带睡莲(Brachycras),白天开放,大家可以中午之后去拍它,有时傍晚还在开。它的叶子不太圆、有弧度和小齿。下图就能看到花心里的黏液,感觉像个危险的陷阱。
Q:黏液是甜的吗?
A:没吃过……
这些品种的中文名是我用英文名称翻译的,比如品种‘暹罗王’的英文是‘KingofSiam’。泰国选育了很多睡莲品种,每年会举办睡莲品种选育的大赛,‘暹罗王’可能就是获奖的优秀品种。
最后一类是澳洲睡莲,叶子是长条形,原种的花大多是蓝色的。它的花蕊跟其他热带睡莲不太一样,是一丝丝的。
除了睡莲类,还有荇菜Nymphoidspltata,但在南园长得特别不好、没几棵,可能被睡莲挤压了。荇菜在奥森长得很好,有一大片。
南园种了很多秋天变色的植物,所以南园的秋天很好看。下图是日本七叶树,在珍稀植物园。
下图是北美的栎树。
下图左边是杜仲,右边是银杏。
下图是元宝槭(左)和银杏(右):
下图是脱皮榆:
下图是鹅掌楸:
下图是两种槭树:
下图是一种栎树:
下图是大山樱,它的叶子也会变红:
秋天还有很多果实,下图是梧桐的果实,它的种子长的位置很有意思:
下图是两种槭树的果实,有翅膀:
下图是一种栎树,夏栎在欧洲很常见,在英国见到的很大的栎树十有八九就是夏栎:
下图是薏苡,就是吃的薏米:
到了冬天,还能看到枝条,下图的槲栎是雄花芽;木兰的芽像一支笔,所以叫“木笔”。
下图是毛白杨的雄花芽;日本七叶树的枝条上有一圈圈痕迹,是鳞片剥落后留下的痕迹,每一年留下密集的一圈,所以看得出它枝条长了好几年。
谢谢大家!
自源分享现场(供图/小靖)中场合影(供图/小靖)自然交换(供图/小靖)余天一:方舟与宝库——北京的植物专类园文/溪云云图/余天一
天一首先介绍了专类园的特点:集中展示某类植物,以这类植物为主题,可以依靠植物本身形成景观特色。有些城市公园也是植物专类园,例如明城墙的梅花专类园、玉渊潭的樱花专类园等,都很值得一看。
接下来天一按花期顺序介绍了北京的植物专类园:
明城墙遗址公园一开始只有一些空荡荡的老树,后来才逐步发展为梅花专类园。北京的梅花不多,因为北京的冬天太冷太干了。植物对于干冷和湿冷的耐受度是不一样的,有些在山东甚至东北都能种植的植物,在干冷的北京却很难生长。明城墙遗址公园背风、向阳,是个很适合梅花生长的环境。在北京冬天还需要给梅花修剪枝条,以便更好地保护植株。
在北京,山杏、杏花和梅花经常种在一起,因为花期比较近似。杏和梅花两者可以杂交,因为杏的耐寒性很好,杂交出来的杏梅品种也很适合北方栽培。杏梅的花总体来看比真梅偏大一些,只是杏梅的花香更像杏花,跟真梅的味道不同。
中山公园的特点是树上都挂有介绍梅花品种和特征的牌子,适合爱好者观赏。此外,鹫峰的国际梅园还有梅花温室,里面的梅花可以和南方同期开放。
园内梅花品种介绍
*美人梅:紫叶李和梅花的杂交品种。
*真梅:没有其他物种参与杂交的梅花。
其间听众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
Q:新品种命名有什么要求?
A:品种名有时候是按照植物特性取名,但也可以随意取名,例如日本梅花品种,有很多并不是描述特征的名字。
Q:如何培育新品种?
A:一般来说有芽变-自然、杂交、辐射、金属离子注入等方法。梅花品种选育的周期比较长。
Q:如何辨别不同品种?
A:每个类群有不同的品种辨识方法。现在各个类群的新品种都越来越多,会遇到很多难以辨认的相似品种。
明城墙梅园“中山杏”梅玉渊潭在整个北方来说都是看樱花特别好的地方。园内主要收适合北方栽培的较耐寒的樱花品种,最近也有一些南方原产的樱花,很值得一看。樱花的主要特点是花期短,但开花的时候特别茂盛。樱花在快要落的时候,会从中心开始慢慢变红,桃花也有这种现象。
按照开花时间可以划分为早樱、中樱、晚樱三类。
*早樱:园中常见的有杭州早樱(迎春樱)、青肤樱、椿寒樱。
*中樱:常见有江户彼岸(彼岸是日本一个节气名,大概和清明同期)、越之彼岸、小彼岸(江户彼岸和豆樱的杂交种)、八重红彼岸、垂枝樱、染井吉野(是中国和日本种得最多的品种,吉野樱植物志上的名字是东京樱花)。
*晚樱:常见有关山、苔清水、郁金(姜黄)、一叶、普贤象。
“关山”公园里引进了很多北美海棠(又叫现代海棠)品种,这一类海棠是是多品种杂交出来的,花朵繁茂,颜色多种多样,很受欢迎。元大都遗址公园也有品种介绍牌,对爱好者非常友好。
常见品种:西府海棠(树是倒扫把形)、雪坠、高原之火等等。
“雪坠”牡丹大家都很熟悉,花朵很大,枝叶茂盛,是一类很好的庭院观赏植物。今年天气较冷,牡丹花期较晚,在五一前后开花。
月季的花期在牡丹之后。月季是世界上品种最多的植物类群之一。大兴的月季园占地面积很大,分了很多区域,周边还有许多卫星园,比如古老月季文化园,都很值得一看。除了植物,月季园还有月季博物馆,全方位介绍月季的历史和文化,同时采用光影辅助布展,很有特色。园内也有很详细的科普标牌。游客在欣赏景观的同时还可以学到很多新知识,这是植物专类园的又一个功能。
月季的发展史比较曲折漫长。在欧洲法国曾经是月季品种培育最早的主力军,后来欧洲其他国家还有美国逐渐跟上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所有月季基本都是杂交品种,少有原种月季。
*法兰西:第一个现代月季品种,是香水月季和杂交长春月季的杂交。
小知识:玫瑰精油用的是玫瑰和大马士革玫瑰(突厥蔷薇)。
有人问北京路边防护栏的月季是什么品种,天一回答说北京防护栏的月季有很多品种,其中一个最常见的是“光谱”(Rosa‘Spctra’)。它的花色会变,由黄变红。其实它们都是很优秀的品种,因为花多、生命力强、容易栽培,结果烂大街了。
无名的裘德朦胧的朱迪’JudthObscur’莲花池公园里有各个莲花、睡莲品种,在收集保护品种的同时会选育一些新的品种。圆明园的荷花基地是北京可以看到莲花品种最多的地方,并且有品种介绍牌。
莲花品种介绍:红唇、伯里夫人。
圆明园“黄舞妃”我们逛北植的时候常常只会走主干道,终点是温室或者卧佛寺,但是北植其实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专类园,如蔷薇园、海棠栒子园、木兰园、宿根园(有大花银莲花、大百合等等宿根球根植物)、碧桃园(也叫桃花园,有全世界大部分桃花品种,碧桃园之外常见的桃花品种还有白花山碧桃、品虹、品霞)等等。只要选好时间,都很值得一去。
南植面积不大,也有一些专类园,比如牡丹园(八千代椿、蓝田玉)、宿根园(香根鸢尾、匈牙利鸢尾)、月季园、珍稀濒危园等。
最后,天一还简单介绍了外国的植物专类园。里昂植物园的高山岩石园中高山和岩生植物和岩石组成了很好的景观,值得国内学习。
南植专类园里昂植物园·岩石园天一分享现场(供图/小靖)
户外篇:自源的南植导赏书记员/苹果大圆子
丁香:花冠裂片有4片,花有一根细管,又长又细,蜜蜂的嘴伸不进去,丁香是靠其他口器比较长的昆虫来传粉的。有一个品种是巧玲花选育的,能够从现在开花到秋天,叫四季丁香。
丁香(供图/螃蟹)大山樱:花很多,但很少结果,现在大家可以看到它结了一些果,不多;叶子边缘有纤毛状的芒。旁边是一株新疆野苹果,我们现在吃的很多苹果品种是由它选育的;另一个常用的原种是欧洲野苹果。
龙柏:结的小球果是今年的,大一点的果是去年的。大家可能听说过杜松子酒(金酒),是用龙柏的亲戚—欧洲刺柏来做的,欧洲刺柏的果实成熟后会变蓝,杜松子就是用蒸馏酒加上欧洲刺柏果实熏制而成的。
龙柏(供图/螃蟹)二乔玉兰:秋天天热的时候可能还会开花,很少结果,即使结果了,种子也不能长出来。
二乔玉兰(供图/螃蟹)北美鹅掌楸:七叶树旁边有几棵北美鹅掌楸,花浅绿色有橙红色条纹。
鹅掌楸:在发芽的时候,叶的基部有托叶,是为了保护芽,所有的木兰科木兰族的植物都有这个特点。鹅掌楸属所有植物,包括国产的鹅掌楸、北美鹅掌楸和杂交的鹅掌楸,叶子都是近似的,小苗的叶子也不一样,只能看花来区别。杂交鹅掌楸的花是纯黄色的,花边缘有月牙形;橙黄色的是北美鹅掌楸;国产鹅掌楸的花是绿色的。
鹅掌楸(供图/螃蟹)水杉:看起来像羽状复叶,其实是它的短枝,而它真正的叶子是细长的小条形,类似针叶树;普通枝条是长枝。蔷薇科的很多水果也有长短枝现象,果农修剪果树的时候要尽量把只有长枝的剪掉,因为只有短枝才会开花,而长枝很难开花。
水杉(供图/螃蟹)文冠果:花分雌雄,有些花朵只有雄蕊发育、不能结果,有些花朵有雌蕊和雄蕊、才能结果,所以文冠果虽然树上的花很多,但结的果并不多。花心在开花早期是绿色的,慢慢会变红。
文冠果(供图/螃蟹)大花野豌豆:野豌豆属里它的花是比较大的。旁边有夏至草在开花。
大花野豌豆(供图/螃蟹)紫藤:这是中国庭院常用的植物,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蝶形花的花冠包括一枚旗瓣、两枚翼瓣和一枚龙骨瓣,它的花蜜一般位于花瓣基部,当蜜蜂类昆虫来采蜜的时候要把龙骨瓣压下去才能采到花蜜,蜜蜂就必然碰到花粉,然后传粉。豆科的花是靠专门的一类蜜蜂——木蜂来传粉的,木蜂类体型比较大。北京常见的是黄胸木蜂,不会蜇人,可以随便摸;大家平常仔细观察就能见到。有一种紫藤叫多花紫藤,是日本的品种,花序特别长。上海有个嘉定紫藤园,就有多花紫藤。大家还能看到旁边一种开白花的,叫白花藤萝。
紫藤(供图/黄腹琉璃)猕猴桃:在紫藤架旁边,这株能够结果,已经开花。中华猕猴桃是我们吃的猕猴桃的原种。水果猕猴桃也分很多品种。
木通马兜铃:在紫藤架旁边,正在开花,刚才讲到过,全株有毒,包括花、叶、果。
秤锤树:它的果实像秤锤的样子;花下垂,特别好看;属于安息香科。
秤锤(供图/螃蟹)(大家再次热烈围观一株高大的文冠果并合影)
文冠果下合影(供图/小靖)日本落叶松:它的小嫩果特别好看。落叶松类的特点是叶子在秋天会变黄。北京有些山上有野生的华北落叶松,秋天变黄。
日本落叶松(供图/向日葵)卫矛:枝条上有栓质化的翅。路边绿化可以看到冬青卫矛的小灌木,也是卫矛属的。
连香树:叶子心形,是珍稀濒危植物。
连香树(供图/清江引)七叶树:国产的,在连香树旁边。典型的是七片叶子,但嫩叶可能八片。
七叶树(供图/螃蟹)皂荚:属于豆科,特点是枝条长了很多刺,而且刺上还会长刺。果实能够去污,可以当肥皂用。花也分雌雄,一般雄花比较大。
皂荚(供图/花椰菜)白蜡属植物:蜡是一种凝固的油。除了白蜡,还有一种黄蜡是蜂蜡,蜜蜂产的。在白蜡树上可以养介壳虫,养花的人特别讨厌介壳虫,但介壳虫身上长很多白毛,这种毛收集起来就能做成白蜡,也就是蜡烛。养蜡需要很多虫,所以整棵树都是白白的。白蜡树和洋白蜡(美国红梣)的区别在开花的时候很好认:白蜡树的花开在一年生枝条上,洋白蜡的花开在二年生枝条上。
桑:这棵桑树正在开花、但不会结果,因为它是雄树。大家吃完桑葚,把白色的种子扔在花盆里面,它就能发芽。
桑(供图/螃蟹)槭树类:又名色树,因为所有的槭树在秋天都会变色,黄色或红色视条件而定。有时候槭树又叫枫,比如茶条槭又叫茶条枫,在北方都可以,但在南方就容易跟枫香的“枫”混淆。这里还有细裂槭,叶裂很细。还有青榨槭,树皮是青绿色的。
槭(供图/螃蟹)早开堇菜和紫花地丁:前者的花已经谢了,成熟的叶子是卵形的,花瓣的距比较粗短;后者的成熟叶是长条形,花瓣的距很细长。
紫花地丁(供图/螃蟹)香盐肤木:叶子揉搓后有特殊的香味。
香盐肤木(供图/螃蟹)榛子类:大家平常吃的榛子是欧洲榛子杂交产生的品种,果实比较大;中国的平榛果实比较小。
牡丹:这种大白花是凤丹,可以入药。牡丹园里还种了一株芍药,芍药是草本,而牡丹是木本。
牡丹(供图/螃蟹)青扦:果实刚开始是上翘的,以后会慢慢下垂。
近西门有个小水池,亮点是种了很多古代莲,是辽宁出土的宋代留下的莲的种子,挖出来以后种植的。
另外自源老师还给大家介绍了园子里的:蜡梅、夏蜡梅、猬实(刚要开花)、红豆杉,等等。
演员表3人
嘉宾:自源、余天一地主:布瓜组织:空错、晓图主持人:空错书记员:苹果大圆子,溪云云
作者:荒草、黄腹琉璃、纭七柒、Aya编辑:螃蟹网编:拾肆热场:花椰菜、小小、朗月摄影师:小靖摄像师:小博士自然交换:花椰菜、朗月、小博士、散木、荒草、黄腹琉璃、凯嫣、祁滢、空错、板栗、清江引、向日葵管家:散木聚餐:空错、王洪波、自源、布瓜、青木、晓图、佟馨、凯嫣、佳琪、小小、荔枝、小博士、aya、凌云、lynn群众:王寰、梦珂珂、王安国、朗木、张小鱼
感谢布瓜联系场地,感谢书记员悉心整理,感谢各位协作支持!
-04-28,螃蟹编辑、整理-04-29,自源补充-0-03,余天一补充、修改
-0-04,征集南植植物照片
-0-0,定稿,空错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adoulinga.com/mdlzy/4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