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花阴干,冲汤代茶服。
2、治肝郁吐血,月汛不调。
玫瑰花蕊三百朵,初开者,去心蒂;新汲水砂铫内煎取浓汁,滤去渣,再煎,白冰糖一斤收膏,早晚开水冲服。瓷瓶密收,切勿泄气。如专调经,可用红糖收膏。(玫瑰膏)
3、治肺病咳嗽吐血。
鲜玫瑰花捣汁炖冰糖服。
4、治新久风痹。
玫瑰花(去净蕊蒂,阴干)三钱,红花、全当归各一钱。水煎去滓,好酒和服七剂。
5、治肝风头痛。
玫瑰花四至五朵,合蚕豆花三至四钱,泡开水代茶频饮。
6、治噤口痢。
玫瑰花阴干煎服。
7、治乳痈初起,郁症宜此。
玫瑰花初开者,阴干、燥者三十朵。去心蒂,陈酒煎,食后服。
8、治乳痈。
玫瑰花七朵,母丁香七粒。无灰酒煎服。
9、治肿毒初起。
玫瑰花去心蒂,焙为末一钱。好酒和服。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浸酒或熬膏。「禁忌」阴虚火旺慎服。「性状」干燥花略成半球形或不规则团状,直径1.5~2厘米。花瓣密集,短而圆,色紫红而鲜艳,中央为黄色花蕊,下部有绿色花萼,其先端分裂成5片。下端有膨大星球形的花托。质轻而脆。气苈香浓郁,味微苦。以朵大、瓣厚、色紫、鲜艳、香气浓者为佳。「原形态」玫瑰:直立灌木。高达2米。干粗壮,枝丛生,密生绒毛、腺毛及刺。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9片,椭圆形至椭圆状倒卵形,长2~5厘米,宽1~2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暗绿色,无毛而起皱,下面苍白色,被柔毛;叶柄生柔毛及刺;托叶附着于总叶柄,无锯齿,边缘有腺点。花单生或数朵簇生,直径6~8厘米,单瓣或重瓣,紫色或白色;花梗短,有绒毛、腺毛及刺;花托及花萼具腺毛;萼片5,具长尾状尖,直立,内面及边缘有线状毛;花瓣5;雄蕊多数,着生在萼筒边缘的长盘上;雌蕊多数,包于壶状花托底部。瘦果骨质,扁球形,暗橙红色,直径2~2.5厘米。花期5~6月。果期8~9月。重瓣玫瑰:本变型花紫红色,重瓣,区别于上种。「生长环境」常生于我国中部以至北部的低山丛林中。庭院或花园中多有栽培。「分布地域」原产中国北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以山东、江苏、浙江及广东最多。「采集收藏」5-6月盛花期前,采摘已充分膨大但未开放的花蕾。文火烘干或阴干;或采后装入纸袋,贮石灰缸内,封盖,每年梅雨期更换新石灰。密闭,置阴凉干燥处。「炮制」拣去杂质,摘除花柄及蒂。「药理作用」抗病毒作用:玫瑰花提取物对人免疫缺陷病病毒(艾滋病病毒)、白血病病毒和T细胞白血病病毒均有抗病毒作用。其所含长梗马兜铃素和新唢呐素I对感染小鼠白血病病毒细胞的逆转录酶有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0.04μg/ml和0.10μg/ml,小鼠灌服这两种成分的LD50均大于mg/kg。其他作用:玫瑰花水煎剂能解除小鼠口服锑剂的毒性反应,但仅对口服酒石酸锑钾有效,且同时使其抗血吸虫作用消失,故这一作用可能由于玫瑰花煎剂改变了酒石酸锑钾的结构所致。玫瑰油对大鼠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儿茶精类物质有烟酸样作用,可用于放射病的综合治疗,并有抗肿瘤作用。「相关论述」姚可成《食物本草》:"主利肺脾,益肝胆,辟邪恶之气,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药性考》:"行血破积,损伤瘀痛,浸酒饮。"《纲目拾遗》:"和血,行血,理气。治风痹。"《本草再新》:"舒肝胆之郁气,健脾降火。治腹中冷痛,胃脘积寒,兼能破血。"《随息居饮食谱》:"调中活血,舒郁结,辟秽,和肝。酿酒可消乳癖。"《现代实用中药》:"用于妇人月经过多,赤白带下及一般肠炎下痢等。"《山东中药》:"治盱胃气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泄泻,口舌糜破,吐血,噤口痢。"《泉州本草》:"治肺病咳嗽痰血、吐血、咯血。"《本草正义》:玫瑰花,香气最浓,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流气活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断推气分药之中、最有捷效而最为驯良者,芳香诸品,殆无其匹。-本文结束-
本文仅普及本草常识,不做处方
如需使用,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
对于任何形式野生动、植物的使用
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感谢您分享赞在看的鼓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