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生物多样性不是一个关于动物、植物等的简单概念,而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爱护那些与人类一同分享这个世界的生命,其实也就等于是在爱我们自己。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拂玉龙雪山,万物苏醒,杜鹃开得娇艳,冷杉挺拔,趁着微风,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的工作人员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查看人工繁育的滇牡丹是否可移栽种植、查看马兜铃长势、查看监测设备情况、整理档案……25人组成的团体,分工明确,为保护玉龙雪山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而努力。
保护区面积广,
生物呈多样性分布
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6万公顷,是滇西北地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分布区域,山高谷深,集中了我国西部亚热带区域范围内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高山垂直植被带谱,多种濒危、珍稀野生动植物、微生物共聚一山,有天然高山动植物园之称。
历史文献资料显示,目前已记录到玉龙雪山种子植物种,蕨类植物52种,维管植物种。其中,作为种子植物模式标本产地的植物有近种,以“丽江”和“玉龙山”命名的植物有种。
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局长冷泉介绍,管护局自年成立后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丰厚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管护局通过日常巡护、定点巡护、无人机巡护、电子远程监控等手段,对保护区进行全方位监管,在宣传贯彻执行林业、保护区法律法规,调查监测野生动植物资源,林业行政处罚,生态资源保护等方面成效显著。
护濒危珍稀物种身体力行,
与云南大学专家联合研究课题
目前,管护局与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联合承接了玉龙雪山尾凤蝶保育项目,该项目主要对寄主马兜铃人工培育,创造尾凤蝶的生存环境,等五月底六月初气温气候适应的时候把它放回大自然,让濒危珍稀动物尾凤蝶在马兜铃叶子背面产卵、孵化。
“马兜铃已经培育了两年,等云南大学专家下来就可以讨论什么时候可以放回大自然。”冷泉说,由于尾凤蝶对生存环境十分严苛,又十分稀少,只有寄生在马兜铃才能繁育,马兜铃长成后得赶紧研究,抓住机遇促进尾凤蝶繁育。
冷泉说:“30年前有村民捉到尾凤蝶卖给外国人都能达20几万,可见它的价值。”现如今,管护局的人虽屡屡碰壁,但他们仍旧坚持不懈,相信终有一天会发现尾凤蝶的身影,为玉龙雪山生物多样性增光添彩。
▲尾凤蝶(资料图)
多举措宣传科普生物知识,
共享生态文明
科普宣教与社区科科长和文清介绍,管护局和景区共同对云杉坪栈道两边不同种类的50颗树悬挂了植物标识牌,标识牌上显示着该种植物的名称、树龄等,还附着着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adoulinga.com/mdlzy/5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