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懿
01卷首
蜀葵——原产于我国的四川,是夏天开得最热烈的花。
蜀葵花寓意祥瑞,花开艳丽,开花时间长,又好养护,深得老百姓的喜欢,在南北方人的院子里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蜀葵的花色众多,花形大,有大红,玫红,白,黑红,粉红,紫等多种颜色。在唐代诗人陈标的眼中,蜀葵之美足以与牡丹争芳。诗人写道:
《蜀葵》
眼前无奈蜀葵何,
浅紫深红数百窠。
能共牡丹争几许,
得人嫌处只缘多。
蜀葵在每年端午节前后开花,又叫端午花,端阳花,为“五瑞花”之一。
南宋《西湖老人繁盛录》中写道:“初一日,城内外家家供养,都插菖蒲、石榴、蜀葵花、栀子花之类……虽小家无花瓶售,用小坛也插一瓶花供养,盖乡土风俗如此。寻常无花供养,却不相笑,惟重午不可无花供养。端午日仍前供养。”
在江南,端午除了吃粽子,喝雄黄酒,插艾草,菖蒲,赛龙舟,还有插五瑞的习俗。
以“植物五瑞”来克制“五毒”是古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共存的法则,是万物相生相克的古老智慧的演绎。
清代郎士宁《午瑞图》珍藏于故宫博物院02《蜀葵》●花史
最早记载蜀葵的《尔雅》,成书于战国和两汉之间,书中收集了大量先秦时期的方言古语和词汇,是我国最早的百科全书和词典。
《尔雅》第十三篇《释草》中称:蜀葵为“jian”菺,戎葵。“
戎——在古代多指西边,蜀地属于中国的西部,故蜀葵为戎葵。
东晋的文学家郭璞花了十八年的时间研究和注解《尔雅》,为古老的动植物注释,作图,他在《尔雅注疏》中写道:尔雅云,今蜀葵也,似葵,花如木槿华。疏云,戎、蜀葢其所自也,因以名之。一名吴葵,尔雅翼作胡葵。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蜀葵处处人家植之,春初种子,冬月宿根,苗嫩时亦可茹食,叶似葵菜而大,茎高五、六尺,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内仁如马兜铃。
清代汪灏在《广群芳谱》第四十六卷蜀葵中写道:“蜀葵,一名戎葵,尔雅云,菺,戎葵。一名一丈红,草木记云,浙中人种葵,俗名一丈红,有五色。"
《广群芳谱》还写了蜀葵的花色,变种,形状等等,书中记载道:肥地勤灌,可变至五、六十种,色有深红、浅红、紫、白、墨紫、深浅桃红、茄子蓝数色。
明代的花木专著《学圃杂疏》中写道:蜀葵花黑者如墨,蓝者如靛。形有千瓣、五心、重台、重叶、单叶、翦绒、锯口、细瓣、圆瓣、重瓣数种。五月繁华,莫过于此,庭中篱下,无所不宜。茎有紫、白二种,白者为胜。
03蜀葵与诗歌
从众多的文献看来,古人对蜀葵的研究和喜爱并不亚于现代人。
更是有不少诗人写了多首蜀葵花诗。
明成祖永乐十二年(成化甲午年),倭人(日本使臣)来京入贡,第一次看到蜀葵花,当即题诗一首:
“花于木槿浑相似,叶比芙蓉只一般。五尺阑干遮不尽,独留一半与人看。”
这四句诗是对蜀葵花外形特征的高度总结,蜀葵花形大,形似木槿,却比木槿花大很多,后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攀在栏杆上看蜀葵花的情形,可见这位日本使臣对蜀葵花的喜爱。
唐代的岑参却在《蜀葵花歌》中说:
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
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沽酒钱,
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
岑参说:昨天蜀葵花开,今日蜀葵花开。今日花娇艳欲滴。昨日花颓老凋零。
看过花开花败才知道,人的老去还不如这花开花败,有时候竟比落花败得还快。
光阴如梭,人面渐老,岑参劝那扫花的人,还是不要扫那落花吧!
他说人生不能永远都是少年,如果想要痛饮一番的时候,就不要吝惜床头买酒的钱。
诗人通过对比的方法,感概光阴的流逝。一个“好”和“老”,突出了盛衰无常,光阴难再的亘古之理。
诗人感叹在飞逝的光阴中虚度的年华,借酒自勉。全诗虽带着淡淡的落寞,却不乏豪放,洒脱。
蜀
葵
草木记
藉由文字、诗词点绘植物生命
以草木之心洞悉天地间的智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