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旅游天地发表作者王子君散文《崀山的阳刚之美》
★河南日报人物时空发表作者范宝琛散文《难忘师恩》
★洛阳晚报三彩风副刊发表作者蒋倩茹散文《雪夜明灯》
★商丘网—商丘日报梁苑副刊发表作者娄渊礼散文《阻疫杏花坛》
★漯河日报水韵沙澧发表作者安小悠散文《小城秋色缓缓归》
★辽沈晚报迟桂花副刊发表作者周华诚散文《在林间出没》
★周口晚报铁水牛副刊发表作者董雪丹散文《萝藦的从前叫芄兰》
董雪丹/萝藦的从前叫芄兰(散文)
看到“萝藦”这两个字,感觉有无限意趣,竟不自觉地揣度,为什么是这俩字组合、缠绕在一起?
因为好奇,翻开了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地来看。原来,“萝”这个字指的是能爬蔓的植物。“藦”,这个字出现的唯一义项就是萝藦:“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叶子心脏形,花白色带淡紫色斑纹,果实纺锤形,种子扁卵形,全草入药。”看来,这俩字真是绝配,“萝”这个美丽字眼的出现,让人更形象地感知到草质缠绕藤本的柔美状态。
单位院子里就有一大片萝藦,最初几次对它小花儿的记忆是白色的,后来又发现新开的淡粉紫的小花一簇簇地聚合在一起,花瓣都是边缘蜷曲的五角星,上面是一层密密的白色茸毛,让整个花朵都看起来毛茸茸的。
萝藦的叶片是很好看的心形,有着厚实的质感、清晰的叶脉,如果仔细看,会发现它的叶子也是毛茸茸的,尤其是新生的叶片,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到被一层白色的细小的茸毛覆盖。
掐破萝藦的茎叶,会有白色的像乳汁一样的液体流出来。看来,“奶浆藤”这个名字也不是白叫的。
萝藦的小花落下,结出的是小惊喜。有文献称萝藦为婆婆针线扎儿、婆婆针线袋儿,《本草纲目》中称它为“婆婆针线包儿”,应该都与它的果实有关:“结实长二三寸,大如马兜铃,一头尖。其壳青软,中有白绒及浆。”剥开果壳,里面果然可见种子顶端长有白色丝状茸毛,像一根根银针,整整齐齐地在壳里排列着。不知古人是不是照着萝藦果实的形状制成了针线包?萝藦的小果子外形还很像古人用的一种打开绳结用的小工具“觿”,形同锥、似羊角。
萝藦在《诗经》里的名字叫芄兰。这缠绕在历史深处的藤蔓,细细品来,诗意绵绵,情意绵绵。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xī)。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芄兰之叶,童子佩韘(shè)。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韘是用玉或象骨制的扳指,和韘一样,都是成人的佩饰,童子佩戴,是成人的象征。翩翩少年戴上了成人的佩饰,穿着宽大的衣服,垂着腰带,飘飘忽忽地从一个少女身边走过。他自以为已经长大,其实呢,不自知,也不知人,更不懂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少女的小心思。一直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adoulinga.com/mdlzy/4586.html